茶叶的传统用法,起初更偏于药用。
至唐,汉语出现“茶药”一词,源于茶疗之始祖陈藏器。其人自幼酷爱医学,遍尝百草。特重以茶制方入药,医病救人,屡展神效。合平生经验,著成《本草拾遗》一书,作是言:“诸药为各病之药,茶为万病之药”。对茶的药效推崇极高。“茶为万病之药”的说法,也由此展开。
与此相应,宋代林洪著《山家清供》,更直白地说:“茶,即药也”。《山家清供》是闽菜食谱名著。全书广收博采,详略备至记载了闽食物之蔬果禽鲜,并特附“茶供”一章,专写茶效。林洪其人,是典型的中国闲逸文人。挚情山水园林,花鸟饮食。而据考林洪其祖,便是那位以“不娶不仕,梅妻鹤子”而闻名天下的和靖先生林逋。估计祖孙两人必都喜茶,并因此而身轻体健,神思湍飞。
总之,在古代,茶即是药,并受医家所重视,为药书所载录。而茶作为药用的显著疗效之一,或当属解毒。
关于这一点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得最明白透彻。他说:“茶苦而寒,阴中之阴,沉也,降也,最能降火。火为百病,火降则上清也。然火有五火,有虚实。若少壮胃健之人,心肺脾胃之火多盛,故与茶相宜。温饮则火因寒气而下降,热饮则茶借火气而升散,又兼解酒食之毒,使人思闿爽,不昏不睡,此茶之功也。”
中医药书籍中的“毒”,从病证方面而言,意指“热毒”,所以常说“清热解毒”。“热”即“火”,亦即毒也,中医有“火毒”之称。日常的咽喉、皮肤诸证以及瘴、瘟等疾,就多与火毒有关。而李时珍的话。简而言之,即是:火毒为百病,最宜用茶解之。
此外,关于茶的解毒功效,见诸文献所载的还有诸如:《中药大辞典》称“解毒”;《本经逢原》称“辟瘴(瘴气即毒气)”;《本草拾遗》称“除瘴气”;皮日休《茶中杂咏序》称“除痛而去病”。等等,不一而足。
当然,中医古籍的记述,对于外行的不明就里者而言,总嫌有模糊不定、泛泛而谈的大而无当之感。对于茶的解毒功效,我们需要的是确实而具体的指南,以便养生。
因此,关于茶的解毒功效,不妨再看看现代医学经其科学研究后所列出的实用“清单”。
本文转载自:https://www.egoll.com/chayegongxiao/tea_1751.html